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组成员 >> PI >> PI

卢敏

学术经历

2015 -  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9 - 2015  牛津大学  纳菲尔德临床医学院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博士后)
2007 - 2008  哈佛大学  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联合培养博士)
2003 - 2007  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 (联合培养博士)
1999 - 2003  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学士)

主要业绩

全球每年有1000万人因为抑癌蛋白p53发生突变进而失去功能最终发生癌症。因此,p53功能恢复剂具有难以估算的临床治疗价值,被14篇文献称为是靶向药物的圣杯,这表现在:①p53是历史上被研究最多的蛋白;②有71个团队在Science等期刊报道获得p53恢复剂;③这些恢复剂催生了23项临床试验以及多家欧美上市药企。然而,所有这些p53恢复剂最后都被证明缺乏p53功能恢复能力。卢敏利用约20年时间获得迄今唯一有效的p53恢复剂:
2013年,发现p53功能丧失引起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期变短(
Cancer Cell 2013 第一作者)
2014年,进一步揭示了p53功能丧失的分子机制RaDAR (Cell 2014 第一作者);
2016年,据此提出p53等转录因子的功能调控策略STRaND(Nat Rev Mol Cell Biol 2016 第一作者);
2021年,于是设计理性筛选策略并筛选获得p53恢复剂ATO (Cancer Cell 2021 最后通讯);
2023年,利用ATO首次在人体内实现p53功能恢复并取得初步疗效 (Sci Transl Med 2023 最后通讯);
2024年,最终建立了p53恢复剂的领域标准(Cancer Discov 2024 最后通讯);
截至2024年,ATO(及其类似物)是公认唯一有效的p53恢复剂(Cancer Cell 2024 最后通讯)。
临床上已有大量癌蛋白靶向药物(亦即结合癌蛋白并抑制其促癌功能的小分子),但迄今缺乏抑癌蛋白靶向药物(亦即结合抑癌蛋白并恢复其抑癌功能的小分子)。卢敏团队在实验室获得首个有效的抑癌蛋白靶向小分子,并首次在人体内实现抑癌蛋白功能恢复,这开辟了抑癌蛋白靶向药物研究领域。

五项代表性学术任职
2024 组学与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2021 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液学青年委员会 主任委员
2020 第十一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会 理事
2019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医学领域) 常任委员
2018 第八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液学青年委员会 主任委员

五项代表性主持项目
2024 国自然 杰青项目

2022 国自然 重点项目

2016 国自然 优青项目

2017 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
2015 中组部 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五项代表性荣誉奖励(国内)
2024 国家杰青
2023 上海领军人才
2017 科技部首席科学家(结题考核获评“优秀”)
2016 国家优青
2015 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五项代表性荣誉奖励(国外)
2019 英国皇家学会, 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 UK
2015 牛津大学, Awards for Excellence, UK
2015 英国国会, Set for Britain, UK
2014 牛津大学, Recognition Scheme, UK
2007 哈佛大学, Research Assistant Scholarship, US